兴化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方式和思路(兴化市编办)
发布日期:2017-05-16 14:54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兴化市坚持“科教兴市、教育优先”的战略思想,始终把宣传贯彻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着力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提供机构编制保障。按照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兴化市编办主要承担制定完善公办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机构编制标准并组织实施等职责,重点落实指标体系中有关布局结构和师资配备等要求。

一、主要做法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近年来,兴化市编办认真履行职责,为实施教育现代化积极提供服务。

1、推进教育服务均等化。一是做好全市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按照市教育发展规划,充分尊重教育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既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又相对集中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切实做好全市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机构设置等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公办学校68所,其中:独立小学20所,独立初中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7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另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少年宫各1所。二是统筹推进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根据《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苏编办发〔2013〕3号)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结构,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的要求,2014年以来,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到位”的方式,先后将原有的102所公办园点整合为42个定点公办幼儿园,其中城区7所,35乡镇(含开发区)按照每个乡镇设立1所定点公办幼儿园的原则,设立35所。三是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对教育系统原有的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将职工中专、市职教中心校、市二职中等3所学校,重组为兴化中等专业学校,实现规模发展。同时,明确学校机构级别,相当于正科级,给予其更高的成长平台。

2、推进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一是做好中小学编制的核定工作。兴化市编办联合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全市中小学公办幼儿园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重新核定了全市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结合各学校的生源、师资变动等情况,将编制科学分解到各学校。目前,共核定编制10013名,实有教职工9393人。二是做好中小学师资的补充工作。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小学师资补充工作,严格按照不低于上年度退休人数的50%安排补充计划,今年已达到63%。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引进人才为核心,优先保证农村学校师资需求,积极补充紧缺学科师资,促进了全市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素质提高。近5年,共下达师资招录计划971名(研究生87人,中小学教师718人、幼师166人),其中:2017年下达师资补充计划252名(研究生20人,中小学师资189人、幼师43人)。同时,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试行“订单定向”式培养。近5年共安排210个编制指标用于定向培养师范生。三是做好中小学教师的流动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人员流动,科学合理配备师资力量,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在教育系统人员流动的管理上,坚持每半年集中会办,对紧缺专业等学科师资的调整。对于“农进城”的师资流动,根据布局调整、学科需求等情况,给予充足的增人计划保障。同时,主动关心夫妻分居、家庭困难、对口学科借用等特殊群体,每年拿出一定的指标数,按照事先确定的人事管理、编制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则,用于理顺他们的人事编制关系,确保他们安心工作,体现人性关怀。

3、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一方面,做好教育局机关内设机构的优化调整。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按照“控制总量、动态调整”的原则,对相关科室进行有机调整,确保教育管理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落实。一是突出基础教学管理。为全面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将原有的中学教育科与小学教育科整合,组建基础教育科。二是突出师资培训管理。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各类师资培训活动,将局机关人事科中师资培训的职能单列,增设师资培训科。三是突出校园安全管理。为强化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维护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人身安全,将原在后勤管理科挂牌的安全管理科单设。另一方面,做好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整合。一是突出职能转变。针对电大管理站职能弱化,编制少,规模小的特点,予以撤销,人员分流补充到局所属其他事业单位。二是突出时代特征。社会力量办学是我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范围涵盖面广量大。将原有的工农教育办更名为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监管力度。三是突出服务保障。将在电教中心挂牌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调整为单设,健全和完善贫困学生支助体系,以更好地开展贫困学生的支助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兴化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一是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足,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布局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的核定标准有差别,与教育均衡发展不相适应。三是师资队伍有待加强,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体艺学科教师相对短缺,各学段教师高层次人才比例不高,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三、几点工作打算

按照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以机关目标综合考评为导向,继续加强推进教育现代化重要意义的宣传,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提升兴化的软实力。

一、继续做好教育布局的优化调整。按照均衡、优质的原则,结合实际,进一步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抓好城乡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布点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走上快车道。

二、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一方面根据上级《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要求,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对全市中小学进行调查摸底,清点核查在籍在校学生数,按照城乡统一编制标准,重新核定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另一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编制动态管理,按照总量调控、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按照教育现代化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师资补充计划的力度,确保每年不低于教育系统自然减员数的70%核拨增人计划,用于补充新教师。二是抓好暑期毕业生师资的引进工作。结合教育教学的工作特点,尽早出台年度师资补充计划,多方式、多渠道,公开、公平引进教育人才。在计划分解上,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切实解决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城乡、学段、学科结构失衡问题,同时加大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幼儿园等课程专职教师的补充力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