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委编办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要求,聚焦厘清体制机制、优化单位职能、强化公益属性,推进区住建系统事业单位整合先行先试,进一步为全区城建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厚植优势。 高处着眼,务求改革过程“高效”。一是精研文件精神“定调子”。结合新形势下住建系统新任务,深入学习研究《江苏省级政府投资非盈利性工程项目集中建设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中关于提高工程建设管控水平、建立城市更新工作机制等具体要求。二是细磨推进方案“铺路子”。针对海陵区住建系统事业单位编制体量较大、职能分工复杂等特点难点,市区两级编办多次召开改革试点工作研讨会,细致谋划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等关键事项,通过多次研究论证形成贴合区情、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具体改革方案。三是实抓目标任务“稳步子”。海陵区将区住建系统事业单位改革纳入区领导联系重点改革任务,实现“高层亲管、高位谋划、高效推进”。区委编办联合区住建局成立事业单位改革工作专班,做细做实人员思想工作,稳定队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职责划转、人员转隶任务。 细处着手,务求改革举措“实效”。一是做好除法,完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事业单位改革撤并“小散弱”、合并“同类项”要求,按照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养护、监督”工作流程将区住建系统所属14家事业单位整合为城市更新中心、集建中心、养护中心、安监中心等6家。以机构整合的“物理变化”向效能提升“1+1>2”的“化学反应”蜕变,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分段管理,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做好减法,优化编制资源。严格按照省委编办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双减”要求,核减收回64名编制,实现编制精简23%、机构精简57%。经费渠道由改革前涵盖全额、差额、自收自支统一变更为全额拨款,通过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班子结构,进一步增强区住建系统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三是做好乘法,提高服务效能。机构职能的整合优化有效促进了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集中,全面提升了住建系统工作管理水平。改革试点中收回的编制资源可用于周转使用,向中心重点工作、民生公益事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改革创新重要领域倾斜,最大化发挥编制资源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 实处着力,务求改革影响“长效”。一是科学高效,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登记管理流程,以变更的方式对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进行登记管理。整合撤并的事业单位按照简易注销程序进行注销登记,新组建的事业单位则在原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名称、法人、经费渠道的变更登记,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二是以人为本,注重人员配置。相关人员划转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避免“断崖式”精简分流。超编人员实行“老人老办法”,通过自然减员、多出少进等方式在过渡期内逐步消化解决。规范领导职数和岗位管理,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提升单位整体水平。三是先立后破,及时总结分析。注重事前谋划,抓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破除单位发展障碍、做好政策配套与业务衔接等“牛鼻子”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注重事后复盘,将住建系统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作为全区层面事业单位改革的“试验田”,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为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