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委编办:“数字赋能”开启工作新模式 三个维度构建管理新体系
信息来源:泰兴市委编办 发布日期:2024-04-10 11:16 浏览次数:

为推动新时代机构编制管理数字化转型,泰兴市委编办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力求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以“数字化赋能机构编制工作,不断提升数字编办管理体系的广度、精度和深度。

聚焦机构编制管理扩容增效,不断拓展数据分析广度。一是拓展信息平台。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数字化改造,自主开发机构编制进减编系统,建立编制使用计划小程序,通过抓取实名制系统相关数据,将出入编审核、人员调配、编制职数动态管理等核心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按权限随时记录经办人信息,做到流程可见、即查即用、责任到人,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智能化升级搭建起可靠的支撑平台。二是强化数据校准。建立部门间数据比对常态化工作机制,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定期交换机构编制、人员调配、干部任免、工资预决算、参保人数等基础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校核,对部门间差异化数据进行校准,不断完善人事全周期管理流程。三是建立数字档案。将机构编制档案进行系统分类,对机构编制台账、领导职数库、权责清单等原有数字档案进行定期维护,并关联至实名制系统;对收发文件分门别类并按日期进行扫描整理,用于更新系统台账;对机构编制年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进减编通知单等纸质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建立以时间、标题、文号、发文单位为主的目录索引,实现数据库“一键查询”,极大提升档案查阅效率。

聚焦服务保障发展优质高效,不断增强数据管理精度。一是利用数据挖掘资源。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系统分析全市编制、职数、岗位在各行业领域分布状况,个别分析部门单位人员年龄、学历、专业等基本情况,挖掘闲置资源,制定五年编制使用计划,从宏观上把握机构编制和人才配置方向。二是依托数据动态调整。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分离编制“所有权使用权,将常态化分散于各单位的行政、事业编制统一纳入周转池进行管理。根据数据分析撤并整合小、弱、散”事业单位,收回闲置编制资源待分配,实现机构、编制刚性瘦身。三是应用数据精准投放。定期调研民生领域、重点行业部门用编用人情况,与实名制系统数据进行逐一比对核算,对编制资源进行差异化精准投放。建立教育专项、人才专项编制周转池,确保把有限资源优先用于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

聚焦编制业务监督提档升级,不断挖掘数据应用深度。一是构建机构编制评估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将各部门机构编制、人员信息、履职情况等数据录入机构编制问题台账,大幅压缩数据收集比对所需时间,有的放矢开展评估工作。二是优化机构编制事项预审。对于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则运用数字化手段快速掌握部门职责、机构设置及人员需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研判,提高机构编制预审工作效率。三是强化机构编制监管机制。将巡察、审计发现的机构编制违规问题及时录入问题台账,暂缓相关单位机构编制事项审批,做到线上线下联动监管。坚持部门协同监管,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和政法系统监管平台数据有效衔接,避免失信被执行人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