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委编办锚定实名制系统管理和人员进出编办理两大关键,以数据为笔、制度为墨,创新构建“数据驱动-智慧研判-靶向配置”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生态,通过动态管控、画像绘制、资源调配,实现机构编制管理“底数精准化、数据协同化、配置科学化”,全面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为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 一、深度溯源动态管控,织密数据“精准网” 聚焦数据源头精准治理,构建人员变动预警机制,实现“数据未动、管理先行”。深度打通与组织、人社部门的信息共享“高速路”,建立“信息实时对接-限期办理进编”的闭环流程,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在介绍信限定日期内完成人员进编工作,确保人员信息第一时间纳入实名制系统管理。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中的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形成近5年到龄退休人员“精准日历”,每月线上与各部门(单位)经办人“一对一”对接,详细了解退休进展情况,凭《退休审批表》完成人员出编手续,实现退休人员管理无缝衔接。制定标准化进出编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手续要求和办理标准,建立“销号式”督办机制,根据进出编办理状态,对已完成事项逐一“销号”,对未按照时间节点办理机构编制人员信息调整且经多次提醒仍未落实的,通过“点对点”压实责任,倒逼落实,确保数据更新从“等靠要”向“零时差”进阶。 二、全息多维数据画像,打造决策“透视窗” 以“数据全面覆盖、动态及时更新”为目标,精心搭建数据管理台账矩阵。针对基础数据维护,核心编制《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统计表》,全方位涵盖机构名称、领导职数及空缺情况、核定编制数、实有人员数、编制类型、机构规格、人员待调动情况、空编情况、男女比例等多个维度的数据信息。每日动态调整,每月打印成册,为领导决策、招录聘用、人事任免等各项工作提供精准、全面的机构编制数据支撑。同时,聚焦不同使用场景和需求,配套制定《机构名称汇总表》《机构编制数量及职数统计表》《内设机构情况统计表》等一系列专项表格,构建“随变随报+季度核验”双重保障机制,根据相关会议精神及内部发文实时更新数据,每季度对各类表格数据进行全面核验。动态集成人员进出编、用编进度等实时变量,分别建立进、出、用编情况一览表,对人员进出编和用编情况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办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年底对当年变化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男女比例等数据进行深入统计分析,形成可视化图表,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推动数据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导航”转型。 三、靶向编制资源供给,激活发展“新动能” 面对编制总量控制与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区委编办积极探索创新,严守“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红线,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陆续出台《泰州市海陵区事业单位“编制银行”管理办法(试行)》《泰州市海陵区行政编制“周转池”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打破跨部门、跨层级编制资源调剂壁垒。充分发挥实名制数据“智库”作用,精准把握全区各部门(单位)的编制需求和使用情况,统筹运用现有空余编制,聚焦教育卫生、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战略领域,建立“需求预警-缺口核验-靶向投放”响应链条,优先保障重点领域用编需求。自相关制度实施以来,“编制银行”已成功为9家事业单位提供了有力编制保障,有效缓解了单位因业务发展带来的人员编制压力,实现了编制资源从“静态管控”向“动态赋能”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