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委编办聚焦事业单位监管关键环节,通过制度优化与流程再造构建新型监管体系,着力破解法人登记中的难点问题。以规范管理与服务升级为双轮驱动,重点围绕法人年报公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网络身份管理三大核心领域,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强化数字化平台应用,推动监管模式由审批主导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 年报公示“全链跟踪”,拧紧监管闭环发条。以法人年报公示为抓手,建立全周期动态监管体系。针对机构名称、职能、法定代表人等信息变更情况,建立动态提醒机制,督促单位及时办理变更登记。通过核查资产负债、业务开展等核心内容,全面掌握事业单位履职情况,对存疑信息实行退回补充或现场核查,确保年报内容真实规范。同步推进应注销未注销单位清理工作,优化注销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对复杂事项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实现登记管理闭环运行。 信用评价“分级赋能”,织密责任落实网格。构建信用等级评价全流程管理机制,推动监管效能提升。规范“自查自评—部门初审—编办终审—结果公示”程序链条,依托实地核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等方式,重点检查证书管理、业务范围执行等情况,将评价结果与机构编制审批挂钩,实现编制资源的精准配置和高效管理。强化横向部门协作与纵向审核把关,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通过结果公示和联合应用,倒逼事业单位增强规范履职意识,主动落实主体责任,形成激励约束并重的治理格局。 数智身份“一体转型”,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深入贯彻全省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网络身份管理试点工作部署会精神,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网络身份管理规范化水平。全面推广法人数字凭证应用,通过线上联络群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推动网络身份凭证全覆盖。开展“网络亮标”专项行动,系统摸排机关事业单位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建立电子台账,将中文域名注册、网站备案纳入日常监管,强化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形成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双重保障体系。探索网络标识标注流程,通过建立管理责任人与技术团队联动机制,顺利完成试点单位网上标识标注工作,为全区推广统一标准积累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