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区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方针,始终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导向,通过精准摸底建库、精准调控把关、精准研判优化三大核心举措,系统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持续筑牢机构编制资源高效配置根基,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精准摸底与动态维护,实现数据“全清晰”。机构编制管理,底数清、情况明是根本前提。我办牢固树立“数据先行、动态管控”工作理念,全力构建全口径、实时化的机构编制信息数据库。一是建立长效预警机制。系统梳理形成2020-2024区外调入人员情况表,详细录入原单位性质、专业领域、岗位层级等关键信息,清晰把握人才结构变动趋势;同步摸清全区机关事业人员未来五年退休情况,按单位、岗位、时间多个维度标注,科学研判编制需求,为中长期用编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实行高频动态更新。面对干部调动、招录待进编、到龄退休等变动情形,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同步,严格执行“月更新、季核对、年盘点”制度,实时校准“党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统计表”,推动传统“静态报表”向实时“动态沙盘”跃升,实现空编数量、超编风险、使用进度“一表通览、一屏掌控”,为全区编制资源统筹布局奠定扎实数据根基。 精准调控与闭环管理,筑牢制度“防火墙”。管好机构编制,核心在于严控入口、规范程序。注重制度创新与机制优化协同发力,以刚性约束推动管理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一是筑牢调入口径防线。联合区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区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入政策,经编委会议审议通过,明确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落实“入口关”“审核关”等主体责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避免随意性、暗箱操作以及人情干预。二是创新量化考评机制。配合组织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口径,系统设立基础条件、能力素质、岗位匹配、面试和考察五大板块,将学历、属地、年限、政治面貌、履职实绩、专业匹配等要素量化为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形成全面客观的进人评价体系。严格依分遴选、开展面试考察,通过差额选取的方式,择优选择海陵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精准研判与效能评估,提升资源“效益值”。在夯实底数、严控调进的基础上,聚焦资源使用效能最优化,着力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向“管好”“管活”转型升级。一是强化宏观统筹分析。建立常态化编制资源研判机制,定期开展总量、空编、人员结构与职能需求多维度比对,结合军转干部安置、公开招录(招聘)等用编计划和全区重大发展战略需要,系统识别部门编制需求的合理性与紧急程度,为编制精准投放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开展使用效能评估。常态化实施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评估,今年选取区委办、区政府办、区人大机关等8家单位开展评价,重点考评职能履行、工作效率与人岗相适度,并形成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作为优化编制配置、调整员额结构的关键依据,切实提升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下一步,区委编办将继续深化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精准摸底-精准调控-精准研判”全链条管理体系,全力推动有限编制资源释放最大效能,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提供更加有力的编制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