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新:发展“新坐标”就是组织工作“新靶心”
信息来源:《群众》 发布日期:2025-04-02 15:19 浏览次数:

组织部门因党而生、为党而兴。在推进党的事业、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是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应有之义。当前,要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要指示转化为“施工图”“任务书”,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握大局大势,扎实铸牢根基,勇于开创新局,全力为“挑大梁”作出组织部门应有贡献。

坚持目标导向,就是聚焦中心、有的放矢,全力以赴建强组织、配强班子、用好干部、盘活人才,把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在这重要关口,泰州市委明确做好“产、水、文、人”四篇文章,打造中部支点,建设幸福水城,提升人文“三水”,做强泰有引力。“新春第一会”又鲜明发出“大抓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强烈信号。这些目标对推动泰州发展具有战略性和跨越性意义,是全市工作的“新坐标”,更是组织系统的“新靶心”。

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以自我革命、刀刃向内的勇气,用改革的办法和求解的思维,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聚力破解鼓励激励、治懒治庸问题,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在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上破难破题破局,努力形成“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的良性循环。聚力破解“小马拉大车”基层治理难题,推动干部下沉、数字赋能,深耕“党建+基层治理”书记项目,实施基层治理“祥泰有‘约’”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聚力破解党员作用发挥难题,以“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为牵引,大力实施“泰先锋”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全力锻造一支靠得住、拉得出、过得硬的先锋队伍。

坚持效果导向,关键在以服务中心大局的效果,检验组织工作的成果。善于跳出组工看组工,立足全局看组工,从区域竞争的成绩单、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营商环境的便利度等多维度,全面审视组织工作。必须深入项目攻坚一线看我们挑选的干部到底强不强,沉到基层治理的现场看我们构建的体系到底严密不严密,贴近企业家和人才的内心看我们助力营造的发展氛围到底好不好,一切用事实说话,由群众评判。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针对发现问题,必须追根溯源,究竟党员群众有没有真正满意、长效机制有没有健全完善,以组织力传导落实力,倒逼工作见实效、发展见成效。

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泰州市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组织工作,扛牢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政治责任,锻造改革创新的过硬本领,勇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担。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发展滞后、矛盾叠加,往往从资金、项目等经济链上找缘由,却没有抓住党建这个根本,导致目标不明、目光短视、人心浮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抓党建是把方向、管全局、促发展的最大政绩。聚焦“挑大梁”的光荣使命,组织系统必须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发展,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市战略不动摇,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源头活水”激荡泰州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二是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基层治,则百姓安。小到邻里和睦,大到社会和谐,都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要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将大抓基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做到补短板、强弱项和系统抓、整体抓“双轮驱动”。要瞄准换届节点、基层难点,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要标尺,既要有强化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的培训,也要有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力量的安排;既要有壮大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的部署,也要有创新治理方式、凝聚共治合力的举措,通过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及时解决基层难题、确保换届平稳有序。要常抓不懈为基层减负,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坚决防止“大抓基层”异化为“大压基层”,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是聚力做强“泰有引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委“四篇文章”之一“做好人的文章”,组织系统担纲重任,关键是要做强“泰有引力”。这个引力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将人才工作放到更高站位,立足更宽视野,拿出更实举措系统谋划。“中部支点”离不开人才支撑,必须突出产才融合,加快打造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人才队伍;必须立足长三角、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视野,依托项目吸引人才,通过人才招引项目,着力打造集聚效应明显的高端平台;必须强化改革赋能、优化政策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梯队跟进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作者系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